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“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和生活”厦门市特教学校助残项目获全球最佳减贫案例
        来源:海峡导报 | 发布时间:2023-03-08 11:30 | 字号:

            “虽然走得慢,但我一定会到达终点。”在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里,有一群“慢生活”的特殊孩子,他们可能听得慢、想得慢、学得慢,但他们一样有飞翔的渴望:像普通人一样自食其力。
            2022年,《以教育自强助残向未来——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案例》入选第三届全球减贫获奖案例。近五年,学校听障学生就业率达100%,心智障碍学生就业率60%以上。特殊教育的文明之风,浇灌开生命的精彩之花。


        学校名片
           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,位于思明区柯厝路400号,占地面积约为2.6万平方米。目前学校设有26个教学班,现有教职工96人,学生225人。学校办学至今已有近64年历史,是唯一一所市直属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,集听障教育、孤独症义务教育、培智高中教育于一体,面向全市招收适龄学生,同时挂牌厦门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。
        多维评价初中起为学生做就业规划
            周四,又到了特教学校九年级学生的“模拟咖啡屋”时间。学生是店员,忙着炸小食、做饮品、结账,“客人”是学生家长,吃着自己的孩子烤出的热乎乎的地瓜,眼里满是欣慰和爱。
            这是学校开设的“家校职业课”,学生在生活实景中学会新技能、树立经济观念,家长参与教育教学。尽管学得慢,但孩子们每天都在一点一点进步,成长的轨迹在这里并无不同。
            小琪是“烤地瓜小能手”,性格内向的她说话时会捂着眼睛,但得知要学习空气炸锅使用,她小小的心思就记下了。1.5米的身高,拖上10斤重的地瓜,转两趟公交车,献宝似的把地瓜带到学校,要分给同学们。
            “自我1994年从事特殊教育以来,家长提到最多的担忧是‘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,我的孩子怎么办’。”校长陈莎茵说,为此,学校从初中起就为学生进行就业规划,在高中职教阶段依据他们的特点选择专业课程。
            学校采用多维分类系统作为分层教学依据,依据学生的智商水平、社会适应能力、活动参与程度、所需个别化支持、个人兴趣、未来规划等6个维度将学生跨年级编班分组。
            如今,学校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,已由早前的木工、缝纫、理发,发展到纸艺、面点、油画、漆画、砖雕、园艺、洗车、制香等,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,又结合了市场需求。
            学校多年实践和研究的核心成果《我是校园保洁员》《发展性障碍学生高中入学评估与实操手册》出版,并在全国特殊学校职业教育推广。


        多方护航 助力孩子高质量就业
            中华城的一家奶茶店内,煮茶、备料,一只雪克杯在小川手里挥舞,舞成一杯杯奶茶。小川19岁,是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的毕业生,虽然有一只手不太灵便,但他已经融入社会自食其力。
            小川高一时,班主任是施静老师。施静回忆,小川入学时,性格内向,不太自信,父亲因意外去世,母亲一人抚养两个孩子。平常,他总低着头,说话眼神闪烁,即使特别高兴也只会抿着嘴笑。厦门市特教学校225名学生中,低保家庭占了23%。针对小川这样的困难孩子,学校为他们申请了家庭补助,制定了个别化教学计划和就业规划,扶贫更扶智。
            从那时起,小川知道了他的人生目标:以后我是要参加工作的。“刚开始小川根本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工作,更别提养家。”施静说,如今,小川每个月工资4000-6000元,有了自己的社交圈。
            特殊孩子就业,家庭、学校、社会多方协同。2018年起,学校打造“三心领航,三特扶持”党建品牌,与30余家爱心企业长期合作,企业派老师到学校传授技能,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业,支持学生高质量就业。如今,特教学校的毕业生出现在制香公司、烘焙工坊、酒店洗衣房、奶茶店……像普通人一样工作和生活。
            社会公益团队参与支持就业。在学校的“心灵手巧工作室”,孩子们用纸、胶水,纯手工编制各种立体卡通纸玩,单单为了做一只纸艺大象,一个孩子可能耗费2个月时间,不断失败不断重启。这些手工艺品放到公益平台后,一周卖出了1.4万元。
            “特殊孩子更希望被社会接受,他们需要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引导,而不是过度干涉或纵容,这样才能练就‘钢铁心’,让他们获得和社会长期融合的可能。”校长陈莎茵说。
            导报记者 吕寒伟 林芯谊 通讯员 郭珏莹 刘鸿敏/文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供图